有些人可能会疑惑,打督邮的不是张飞吗,怎么会和刘备扯上关系呢?实际上,《三国演义》中这一段情节是改编自《三国志平话》,虽然描绘得令人刺激,但这只是民间小说家的虚构,存在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,因此在《三国志·张飞传》中并没有关于打督邮的任何记录。
根据正史记载,实际上打督邮的人是刘备。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上面记载了,在汉灵帝末年,黄巾之乱的波澜激荡下,各地都组织义军,刘备正是其中的一员。他随校尉邹靖一同参与了抵抗黄巾军的战事,凭借功勋得到了朝廷的任命,成为安喜县的县尉。
有一次,督邮因公务来到安喜县,刘备本着礼节,主动前去拜访。然而,督邮却拒绝见面。被拒绝的刘备没有选择退却,而是义无反顾地带着随从冲进驿馆,绑架了督邮。在对督邮施加了二百杖的处罚后,竟将他绑在马桩上,将县官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,随即弃官逃亡。人们不禁要问,刘备为何不见面就选择了动手?中间一定有误会存在。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中并没有交代缘由,不过魏人鱼豢曾于三国时期撰写的时事书《典略》提及了刘备打督邮的真实原因。
展开剩余69%原来,东汉朝廷在刘备任安喜县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发布了一道诏书,各州郡长官须展开全面的考核与监察,一旦发现因军功而担任官职的人,务必予以淘汰。刘备对此感到不安,心中隐隐担忧自己将成为被剔除的名单之一。当督邮到达安喜县,这种不安的感觉几乎得到了证实。
得知督邮住在驿馆,刘备便请求见面,想借此机会拉近关系,以保住自己的官位。然而,督邮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面见,完全不顾人情,让刘备心中感到失望与愤怒。他意识到,连这个小小的县尉职位都无法保住,那么他也就不再顾及面子了。于是在回到自己的官署后,刘备召集手下,迫入督邮所住的驿馆,并声称奉太守的密令来捉拿督邮。督邮尚未来得及辩解,便被一众人马迅速捆绑,拖往县城的边界。
在树上将督邮绑住后,刘备拿出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,接着就是一阵狠打,整整鞭打了他一百多下。即便如此,刘备仍感觉不快,竟想着将督邮杀了,直至督邮痛苦地哀求饶命,刘备才放他一马。完成了对上级的羞辱后,刘备只得选择逃避,不得不弃官而去。
从这一段记录来看,年轻时的刘备脾气显然并不温和,稍有不满便会倾向于动武。督邮被他痛打一顿后还不足以解气,甚至生出杀意。而且,除了担任安喜县尉这一职务外,刘备在之后任下密丞时也选择了辞官,可见他对此地方官位并不十分在意,果然是个潇洒之人。
不过,把整个事情再细想一遍,督邮还是个十分可怜的人。清除因军功而当上官吏,这是朝廷的法令,他不过是执行公务,却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遭到了暴打,几乎失去了生命,真的是值得同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高开网配资-重庆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宝app官方网站-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